香港中秋傳統風俗:舞火龍

舞火龍 資料圖
中秋節是香港另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中秋之夜,市民們在與家人吃過晚飯后,會相約親友賞月、看彩燈和吃月餅。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每年都會在各區舉辦中秋彩燈會,而且每個都經過精心策劃,設有特定的主題和傳統文藝活動,如猜燈謎和剪紙教學等,增添節日趣味。
迎月、賞月、追月之余,在每年農歷八月十四至十六,中秋節前后的晚上,一條超過60公尺長的火龍,均會出現在港島大坑街頭。多名舞龍者合力舉起這條以7萬根香燭和線制成的火龍,穿梭于港島大坑的街頭,發出點點亮光,吸引大批民眾圍觀。
“舞火龍”傳統源于19世紀居民為求消除瘟疫而起,如今成了香港獨特的風俗,2011年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源:光明網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