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優惠條件吸引大學生回鄉 為自主創業辟綠色通道
河源是經濟欠發達地區,人才是“后發”的關鍵。吸引本地生源大學生回本市就業是解決我市人才匱乏的有效途徑。為進一步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回鄉就業,進一步為回鄉大學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氛圍,今年“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劉冠軍、賴彌平、韋榮聯名提出了《關于出臺政策激勵河源籍高校畢業生回河源就業的建議》,建議我市出臺相關激勵政策,創造更多更好的優惠條件,吸引更多更好的本籍大學生回河源建功立業,為大學生回鄉創業撐起一方藍天、搭建寬廣平臺。
吸引更多的畢業生回鄉就業,為“后發河源”提供人才保證。
委員建議:為學子回鄉搭建寬廣平臺
作為河源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主任,市政協委員劉冠軍一直十分關注河源籍高校畢業生回河源就業的情況。
劉冠軍說,我市可否制訂一些優惠政策,對回河源鄉村基層、中小企業工作一定年限的高校畢業生,在各類招考時,在政策許可下有所傾斜。如在本市事業單位招考選聘時,可適當放寬報考條件,在同等條件下,要優先錄用,甚至適當加分;在黨政機關考錄公務員時劃出一定的比例等;鄉村基層干部選拔時,對一些表現好、貢獻大的優秀畢業生加以重點培養。
??河源籍高校畢業生回河源自主創業,不僅帶動就業,還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要大力扶持。劉冠軍說,除國家規定的一些免稅、免費政策外,我市可否考慮采取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小額啟動基金政府貼息、開業指導服務等扶持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相關部門:為學子創業撐起一片藍天
近年來,為吸引大學畢業生回鄉就業,我市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
市人事局有關人士介紹,我市采取“先進后考”的辦法吸納大學畢業生,有編制、職位空缺的技術性較強的事業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可采取“先進后考”的辦法接納專業對口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采取“選調”的辦法,每年從畢業生中選聘一批優秀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工資福利待遇列入縣區級財政預算,再逐年擇優選聘,考錄到市、縣區直屬單位或鄉鎮工作。
今年我市擬出臺《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實施意見》,同時還將進一步組織實施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系列服務活動,全方位促進畢業生就業。
調查:鳳凰回巢正當時
小賴是市高新區一家外資企業的技術人員,他是在去年高校畢業生人才招聘會上找到這份工作的。小賴說,大學畢業時自己猶豫是否該回家鄉工作,看到家鄉有大型招聘會,而且專業和自己所學的很對口,就報名試試。最后真的應聘上了,現在工作得很愉快。
細心的市民也許會注意到,在近幾年參加公務員報名的人中,河源本地生源的大學畢業生占了大多數。其實,不僅僅是公務員考試,河源的其他領域,如教育系統、公司企業等,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河源籍大學畢業生。與以往河源大學畢業生“十有九不回”的情況相比已經發生了天壤之別。河源籍的大學畢業生以往是孔雀東南飛,“十有九不回”,到現在是鳳凰回巢,這個變化這幾年正悄然地發生著。
據市人事局相關統計數字顯示,2008年度,我市共接收應屆畢業生報到3273人,同比增加520人,增長18.9%,其中碩士研究生8人,本科生562人,大專生2703人。據預測,我市今年大中專畢業生報到人數將在去年的基礎上增加30%,達到4500多人。
現狀:回鄉畢業生多數從政
記者日前采訪了一些備考公務員的回鄉畢業生。他們均表示,希望通過考公務員這一渠道進入行政事業單位工作。與這些回鄉畢業生爭擠公務員考試“獨木橋”相比,我市回鄉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較少。
在河源職業技術學院,記者遇到了從事廣告設計的阿龍。2004年他從學校畢業后,就利用所學知識一直從事廣告設計工作。最近,他的店被學校授予優秀畢業生創業示范點。說起這幾年自主創業的經歷,他感慨萬分。他說他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融資困難,想擴大店鋪規模,沒有三五萬元投入搞不定,可是根本貸不到錢。
近幾年來,我市平均每年為國家輸送400多名本科生,但是,學有所成后回鄉創業的大學生卻屈指可數。一些業內人士對此分析說,大學畢業生創業初期,其擁有的最大資本就是腦袋里看不見的知識,沒有更多的有形資產展現給社會,如果不能從以上這些方面降低門檻,那就引不來人才,也更留不住人才。因此,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的視野要更寬更廣,不能局限于分配到行政事業單位,要在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等多個領域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優惠的政策服務,同時要從稅收、工商、貸款等方面給予有力的幫助和扶持。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