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建設尋求新突破 人大代表建議積極推進我市工業園區建設
建議提案追蹤
今年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期間,來自和平縣的周才旺等11名代表聯名建議,加大力度推進我市工業園區的建設。
建議肯定了我市工業園區近年來的發展成績,分析了當前的經濟形勢。指出目前我市園區建設普遍存在檔次和水平不高、競爭力和吸引力不強等問題,特別是縣區工業園區規劃建設滯后、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不完善、落戶項目質量不高、主導產業不夠明確,加上建設資金不足、融資難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工業園區的發展。如縣區工業園在完成一期開發建設資金的投入后,二期開發建設需投入的配套建設資金不能跟上,園區建設步履維艱。
為此,周才旺等11名代表建議:一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快園區建設進度,特別是盡快完善園區配套設施,提高園區接納能力和水平,逐步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工業經濟載體。二是加大招商引資、招商選資力度,推進產業招商,著力引進科技含量較高、帶動能力較強、稅收效益較好的項目。三是加強對園區落戶企業服務。切實幫助落戶企業在籌建或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企業順利如期投產或投產企業按計劃實現產能。同時著力扶持有增資擴產能力的企業,擴大規模,提升效益。四是園區內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并注重引進一批內源型的工業企業,為增加當地財政稅收提供可靠的稅源。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加大力度推進工業園區建設的建議引起了人大代表的普遍關注。市人大常委會將該建議列為今年的重點建議之一,批復交由市經貿局主辦,市高新區管委會、各縣區政府協辦。
集思廣益謀發展
在采訪中,相關部門希望,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市工業園區的發展,獻計獻策,集思廣益,攻克我市工業園區的發展難題。
目前,我市工業園區建設通過幾年的探索,已經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高新技術開發區,通過走城市化經營的路子,有效地解決了建設資金,在獲得省5億元的扶持資金后,他們又通過貸款將資金放大至13億,用于園區擴張建設。
在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方面,我們也在嘗試著走招商引資的路子。如縣區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就是通過招商引資,在省“第五屆山洽會”上簽訂投資協議,使全市污水處理問題得以解決。為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園區,引進內源型工業企業,市經貿局專門成立了招商小分隊,跟進民營企業的引進。所有這些經驗的積累,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相關部門希望,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做好園區建設這篇文章。
建設中的深河產業轉移園。(資料圖片)
“雙轉移”戰略破題
相關部門在得知建議后積極行動,對我市園區建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剖析。“建議切中了我市縣區工業園區發展的要害。”市經貿局副局長鐘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建議所提出的問題不但是我市工業園區發展所遇到的問題,也是全省山區市工業園區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得堅定不移地實施省政府提出的‘雙轉移’戰略。”鐘輝說,對于像我們這樣的山區城市來說,園區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建設資金問題,就目前我市的實際情況,園區建設資金完全依賴本級財政顯然是不現實的,如何解決建設資金這一難題,我們一方面要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另一方面我們必須通過“雙轉移”戰略的實施,與珠三角發達城市合作建設產業轉移園區,實現珠三角資本與我市資源的最佳結合,推進我市產業園區的建設。
“事實上,與珠三角發達地區共建產業轉移園解決的不僅僅是建設資金問題。”鐘輝說,實施“雙轉移”戰略,園區的招商選資、人才、管理水平等問題同樣也能得到很好地解決。這樣就有利于園區主導產業的培育,實現產業集聚,完善產業鏈。
在積極探索中前行
實施“雙轉移”戰略是解決我市工業園區問題的關鍵所在,那么,我們將如何去實施好“雙轉移”戰略,使“雙轉移”戰略能在我市工業園區建設中產生出最大的效益值?鐘輝說,這方面,全市上下一直在積極探索。
據了解,我市“雙轉移”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如中山河源產業轉移園,在去年的競爭中獲省示范性產業轉移園稱號,成功地爭取到省政府下撥的5億元扶持資金。目前,我市又在推進深河產業園的省級認定工作。
深河產業園解決的不僅僅是園區的戶口問題。鐘輝介紹說,深河產業轉移園正是我市解決山區工業園區發展難題的一次大膽突破。首先,深河產業園完成由縣級工業園區到兩個市級城市共建產業園區的轉變,提升了產業轉移園區的檔次。同時,科學的規劃使深河產業轉移園主導產業更為明確,4個產業區的劃分將通過錯位發展完善主導產業,使產業區的發展各具特色。通過資源的有效組合,深河產業轉移園在園區的配套設施建設,招商選資及管理水平方面都得到提升并可降低成本,為我市創建第二個省級示范性產業轉移園奠定了基礎。鐘輝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秘密,整合后的深河產業園面積達111平方公里,通過幾年的建設,我們很有可能將其建設成為一個省級大型產業轉移園,至少,我們可以接近這一目標。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