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級社會組織發展不均 相關人士開出“藥方”
日前,市民政局公布37 家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而在政府購買服務方面,源城區已經走在了最前面。
來自市社會組織管理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 月底,全市有 893 個社會組織(其中社會團體 421 個,民辦非企業單位472 個)。而細看這800 多家社會組織,市本級社會組織所占比例超過1/3,且增長快速;而縣及縣以下地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則相對緩慢。
各級社會組織發展不均
“目前市本級社會組織已經有 344 個,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市里面的社會組織發展將提前完成相關目標要求。”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陳干平告訴記者,平均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5 個以上,是我市社會組織發展在2015 年要實現的發展目標。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市本級新注冊社會組織 30 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 個,增長達88%。
但要實現到2015 年,全市社會組織總量達到1700 個以上的目標,陳干平坦言“有困難”。市區的社會組織發展勢頭很好,但在縣以及縣以下的地區,社會組織的發展并不理想,“主要還是受制于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現狀,拿市區的社會組織來說,行業協會很多且增加速度也快,但在縣鄉地區,可能連這個行業也沒有,更別說成立個協會了。”
而缺少從業人員則是面臨的另一個問題,今年3 月份,“和平縣我樂意志愿者服務隊”在和平縣民政局成功注冊,而早在2009 年,其發起人黃繁銘就已經有成立服務隊的意向,“我們想做一個純民間的社會組織,但一開始就遇到了團隊人員問題,找不到人,大家對于成立這樣一個團體的意義和作用都心存懷疑。”
陳干平表示,我市社會組織整體上來說還很弱小,還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不僅在數量上有待發展,而且很多社會組織特別是初創的公益組織,都存在著規模小、資金短缺、管理不規范等問題,缺乏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的經驗。
既要抓數量也要抓質量
據悉,我市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進入尾聲,建成后,我市社會組織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
在大力推進孵化社會組織的政策東風下,陳干平認為我市社會組織將會有更好的發展,不過,在社會組織加速度培育的同時必須要追求質量的提升,“社會組織做得好不好,不僅僅是數量多少的問題,還應該做到完善組織機制,強有力地承接政府下放的一部分職能,做到便民利民。而政府職能轉移能否順利,關鍵在于社會組織能否接得住。”
據悉,由市編辦牽頭編制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目錄、市財政局牽頭會同市編辦編制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目錄,以及相應的實施辦法都已經在制定當中。日前,市民政局公布第一批具備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購買服務資質的37 家社會組織目錄,其中社會團體22 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5 家。
“作為職能部門,先對這些社會組織進行梳理,為下一步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做好準備。承接政府服務職能需要找到一個機制成熟、運作完善、人手充裕而又對社會富有責任感的社會組織。”陳干平表示。據悉,在政府購買服務方面,源城區已經走在了最前面。今年6 月份,新江街道開啟了政府部門首次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的先河,通過與源城區明鏡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訂購買服務協議,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的社工服務。8 月8 日,上城街道辦事處出資12 萬元,向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購買了為期一年的專業社工服務。
市區社會組織發展勢頭很好,但如何帶動縣區及基層社會組織的發展關系到整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大局。“有難度,但也要想辦法努力推進。”陳干平最后說道。
見習記者 劉秋香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