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習武是否能自保
日前,上海華山醫院邀請寶山公安分局教官,向職工培訓面對暴力侵害如何自衛;同日,中山醫院也邀請世界跆拳道聯盟黑帶四段高手,前來傳授防身絕招,吸引了大批醫護人員。醫而憂則武,醫生習武是否真能保護醫護人員的安全問題,引發網友熱議。
正方:
防身術是自救舉措
對于人身安全的擔憂,是人性使然,并不外乎醫生這個群體。“醫生學武”的大背景,是近期連續發生的惡性襲醫事件。在緊繃如斯的醫患關系面前,為消除內心的不安全感,防范不測橫禍,向來文弱示人的醫生們集體學點防身自衛之術,原本無可厚非,卻也不必曲意相向、過度解讀。“暴力襲醫” 積弊已久、癥結頗深,醫生受害多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但遠水不解近渴。為了防暴力傷醫,從2005 年以來,中國的各大醫院便開始設立警務室,但效果并不明顯。因為,許多暴力事件的發生,往往帶有一定的突發性,著實難以預測和防范。實踐證明,在突如其來的行兇者面前,擁有一定的防身之術,倒不啻為一種應急自救的實用舉措。專業教員傳授的防身技術,簡單易懂好操作,或許僅能支撐短短數秒,甚至只是防范要害不被傷及,卻能為爭取后援爭取寶貴時間,足以遏制惡性事件更進一步發生。
歐陽晨語
——摘自網易評論
反方:
學武不如提升醫德
在傷醫案頻發的情況下,醫生等醫護人員學習一些自我防衛的技能,明顯是必須的。但置于總體醫療環境中,分析傷醫案發生的背景,我們又不難發現,醫院讓醫生學習如何防身,又是明顯不妥的。一方面,像按病床數給醫院多配備保安人員防不了“醫鬧” 一樣,醫護人員學武術也避免不了被傷害。另一方面,醫院是看病、治病的地方,醫護人員的職責是提供醫療服務,這本身與防暴與跆拳道等并沒有直接的聯系。醫護人員學武功、學防身,多少有一點兒不務正業之嫌。“醫鬧”現象的增多,傷醫案的頻發,原因是多樣的。比如“看病難、看病貴”的醫療現實,比如積弊頗深的醫療體系和制度等。但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等,顯然也是原因之一。與其讓醫護人員學防暴、學自衛、學跆拳道,不如給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學會提升醫德、醫風和醫能!
劉鵬
——摘自齊魯網
欄目主持:劉曦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