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礦山整治發展精深加工取得成效
礦山整治爆破現場。
礦山整治現場。
閱讀提示
日前,我市考核組分赴各縣區開展打擊非法采礦考核驗收,五縣一區均獲優秀檔次。
這場歷時8 個月的嚴厲打擊非法采礦集中行動,被稱作建市以來“打擊范圍最廣、整治力度最大、督查督辦最嚴、質量要求最高、整治成效最好”。行動中,查處并徹底搗毀228 個非法礦點,收繳了稀土礦產品(水礦)2411.8 噸,復綠512 個礦點,復綠面積達7670畝,非法采礦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接下來,我市還將開展“回頭看”活動,檢查長效機制的執行、礦山復綠治理和聯合執法隊伍建設運作等情況。并通過引入技術先進的企業從事礦產開發及精深加工,真正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7670 畝礦山綠了
原本裸露的黃土種滿了榆樹、桉樹,因為去年干旱少雨,不少樹苗已經枯萎。紫金縣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張建堂隨手拔出一棵枯樹苗,發現新長出了黃白色嫩芽后,他又將樹苗補種了回去。
一旁的同事也趕忙俯身查看,那些枯樹苗都復活了。“這棵苗總算活了,不過也需要補種一批。”張建堂語氣舒緩地說,該局去年開始在關閉的礦點種樹復綠,總體恢復情況良好。
紫城鎮黃花村白石坑的非法采礦點牽著張建堂的心。“這是我縣較大型的非法礦點。”張建堂說,這處大山深處的非法礦點早已關停,地下暗溝完全摧毀,工人早已撤走,采礦點已完全停止生產。不遠處的山坡因水土條件較好,自然長出的松樹已經很高了。眼前的一切都在表明,廢棄礦山的生態正在逐步恢復之中。
白石坑礦區的復綠是紫金縣著力推進礦山整治的一個縮影。這項包括“ 打偷采”與礦山復綠的工作,成為該縣的一項重要工作。
資料顯示,在打擊非法采礦行動中,全市各縣區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
——和平迅速出擊,先后在該縣下車、長塘等鎮全面開展非法礦點整治工作;
——紫金堅持典范引路、示范帶路,以瓦溪鎮上瀨村開展非法稀土礦點復綠工作為契機,全面啟動整治復綠工作;
——龍川將任務落實到鎮并撥出經費對關閉礦點進行整治;
——源城區領導率隊并出動大型鉤機填平位于望郎回山、火燒寮山的18個大型礦池;
——東源組織鄉鎮對非法礦點進行徹底整治,去年12 月黃田、義合兩鎮出動鎮村干部、聘請聯防隊員平整搗毀礦點;
—— 連平去年11 月再次出擊,采取強硬措施抓獲非法偷采稀土人員,進行“三不留一毀閉” 徹底整治。
據悉,自去年8 月23 日打響第一槍至今,我市各級共出動巡查執法人員1.43 萬人次,車輛3000 多臺次,查處并徹底搗毀非法礦點 228 個,收繳稀土礦產品(水礦) 2400 多噸。截至目前,全市558 個非法礦點除不具備復綠條件的礦點外,其他512 個礦點全部復綠,復綠面積7670 畝,非法采礦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今年4 月上旬,我市考核組分赴各縣區開展考核驗收,五縣一區均獲優秀檔次。
整治體現五個“最”
在離開白石坑的途中,張建堂突然停車帶記者查看路邊的標識牌,這塊“ 黃花村白石坑非法礦點巡查監管牌”標明了“ 監管責任人”、“聯系電話”等信息。“所有非法礦點都插著這個牌子,方便群眾舉報,也是在警告不法分子。”張建堂解釋道。
白石坑的責任牌不過是全市眾多塊牌子中的一個。作為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的舉措之一,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非法礦點巡查監管責任制度,全市558 個非法礦點大部分已建立“礦山巡查監管責任牌”,明確每一個非法礦點的監管單位、監管領導、巡查監管責任及聯系電話。
記者獲悉,此次行動,我市國土資源部門利用一個月時間在全市歷年來所有非法礦點進行地毯式清理排查,全面摸清這些非法礦點的分布和整治復綠情況,摸清了家底,查清了山主和礦主,建立了監管臺賬,并落實縣、鎮、村三級監管責任人。“這就像拉開了一張大網,讓監管有了針對性。”張建堂表示。
“通過對非法采礦者、對庇護協從非法采礦行為的山主實施抓捕,對充當保護傘公職人員進行查處和問責,對典型案件的曝光,在全社會形成對打擊非法采礦高壓態勢,形成了對非法采礦者的強大震懾。”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振林認為,各地組織聲勢浩大的集中整治非法礦山的專項行動中,體現了黨委政府的堅定決心。其中,抓獲涉嫌非法開采者68 人,判刑23 人,問責干部19人。
讓光山披綠裝的礦山整治行動,市長彭建文將其形容為打出了成效、打出了聲威、打出了形象,實現了預期目標,“這是河源歷史上規模最大、打擊力度最強、清除搗毀非法礦點最多、復綠面積最廣、震懾作用最顯著的大行動。”
今年5 月至10 月,我市將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采礦集中行動“回頭看” 活動,檢查長效機制的執行情況,礦山復綠治理情況和聯合執法隊伍建設運作情況,旨在防止非法采礦反彈,促進我市礦山監管常態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進一步提升全市礦產資源管理水平。
劉振林表示,我市還將進一步完善國土、公安、林業的聯合執法機制,落實非法礦點巡查監管責任,完成本轄區歷史非法礦山巡查監管分布圖及建立數據庫,并對全市558 個非法礦點復綠實行跟蹤檢查。
“河源礦產資源豐富,必須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彭建文強調,保而不用,窮山惡水;用而不保,山窮水盡。要保護好、利用好豐富的礦產資源,就必須持續深入開展打擊非法采礦行為,通過開展“回頭看”等行動,實現打偷采的常態化。各縣區要切實加強領導、協同配合,形成打擊合力,堅決杜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大力發展礦業經濟
“賣原礦就像賣石頭,應該改變這種模式。”張建堂不無感慨地說,過去礦產資源開發管理粗放,準入門檻較低,個體小礦山設置較多,“小礦山生產工藝簡單,技術力量薄弱,主要有用成分回收率很低,伴生成分沒有回收,礦產資源利用率不高。”
資料顯示,至2012 年底,全市各類礦山企業共有135 家,已開發利用的多數為鐵、鎢、錫、鉛、鋅、石灰巖、螢石、高嶺土礦等;未開發的主要有鈦鐵礦、稀土礦、鈷礦、輝綠巖、膨潤土等。礦業經濟總產值達60 億元,稅收1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萬人。
礦業經濟雖成為我市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但其對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仍未得到完全體現。一方面,我市礦產資源具有種類多、分布范圍廣,金屬礦產相對較為集中,儲量規模較大的特點。與此同時,我市目前已發現礦種63 個,其中探明儲量36 種,探明率僅57%,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已發現的礦點大多未進一步做地質工作,造成我市礦產資源開發的后勁不足。
相關人士指出,我市是礦產資源大市,但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產品少,原礦大多只進行初加工就出售,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產業鏈延伸速度慢,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這背后的原因是,我市各級政府對礦產資源的掌控能力還不夠,在宏觀調控礦業經濟、做大做強礦業經濟、引導礦產品深加工生產高科技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引進大企業等方面話語權不夠。
不過,我市早就在探索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路徑,通過引入技術先進的企業從事礦產開發,政府鼓勵、扶持和引導這些大企業走開礦、礦產品精深加工并形成產業鏈,這些都成為我市發展礦業經濟的重要舉措。
“廣東漢能、旗濱玻璃等大型企業落戶并投產,有力提升我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劉振林指出,我市正加強稀土綜合開發利用,通過爭取上級國土部門對我市稀土資源新立探礦權和采礦權的支持,我市與中國五礦集團的合作進程也不斷加快,并建立起稀土研發中心、稀土儲備倉庫,稀土灼燒設備已安裝,稀土礦開發將走上新路子。
此外,我市不斷規范礦產資源管理,通過加強礦產權管理和礦山企業監管,做好礦業權新立、延續、變更、出讓、轉讓以及礦山企業年檢的工作,礦產市場交易秩序持續向好,為我市發展礦產資源精深加工創造了良好環境。
本報記者 周秦 通訊員 歐陽志奮 葉偉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