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雨水天氣令大片葉菜被泡爛 蔬菜價格普遍上漲
蔬菜被雨水沖刷后露出了根須,并開始腐爛。
近段時間以來,受連續降雨影響,市區周邊的臨江、埔前等地的蔬菜種植基地,出現大片葉菜開始腐爛的現象。臨江、埔前等地是市區蔬菜的主要供應地,受其影響,新市區各大市場上的葉菜成為稀有蔬菜,價格飆升到了近10 元每公斤,而其他蔬菜每公斤也普遍上漲兩元左右。
大片葉菜被泡爛
前天,記者來到紫金縣臨江鎮的興仔記菜場看到,暴雨過后,菜地里的菜已奄奄一息,大片的菜心葉子開始腐爛,另一些被暴雨吹打過的莧菜也是東倒西歪地趴在地上。
“當時,水漫過了大腿,新播種的菜心苗幾乎都被雨水泡死了。”該菜場經理楊澤容指著不遠處的一塊菜地告訴記者,16 日的那場暴雨,地勢相對低洼的菜地全部被淹沒,直到第二天夜里,水位才慢慢退下來。退水后,楊澤容發現,上千畝的菜地,有三分之一被水泡了,播下的種子也全部被沖走了,長出了嫩牙的菜苗則直接被雨水泡死。平時一畝地能收成2000 多斤的菜心,這次全被雨水沖刷倒在了地里,已經開始腐爛。
“為減少損失,只能請工人到菜地里搶收,把沒腐爛的菜心一棵棵挑出來。”楊澤容說,目前平均每畝地估計最多只能收回400 斤,造成的損失超過百萬元。“如果蔬菜也能上保險該多好。”楊澤容告訴記者,她去年咨詢過幾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表示,目前只能給菜場內的固定資產辦保險,菜地上的附著物沒法投保。
菜農已著手翻土重種
與興仔記菜場狀況相似,在該鎮梧峰村和埔前鎮的一些蔬菜基地也未能幸免。在梧峰村種了3 年蔬菜的老王告訴記者,這里有來自廣西、江西等地的菜農約50 多戶,每戶種菜3 到6 畝。“我一般都是白天打理菜地,半夜起來收菜,趕在天亮前拉到市區的中心市場,批發給菜販。”老王望著全部爛在地里的小白菜,一臉無奈地說,這場雨,將讓他至少半個月內無法與菜販交易。正常情況下,這些小白菜再過兩天就能上市。
和老王相比,其他的菜農盡管也很無奈,但還是懷著樂觀的心態,開始著手處理爛在地里的蔬菜。“這些菜葉子又爛又黃,是不會有人要的了。”菜農老覃告訴記者,本地菜場的蔬菜多為露天種植,按正常情況,菜場遭遇連續的雨水沖刷后, “本地菜”只能維持本地市場的5至 10天的正常供應。等到天晴時,才能重新翻土播種。而一些剛剛播下種子的菜地,受雨水沖刷,發芽率往往達不到一半,如果想要收成,通通都得挖出來重新種。
市場難覓葉菜蹤影
昨日,記者走訪市區興源市場和一些大型超市發現,瓜果類要比葉菜類多得多,而在暴雨中受災嚴重的菜心、芥菜、小白菜等品種,在市場內幾乎很難找到。個別有在賣菜心、小白菜的攤檔,價格都在近10 元每公斤。興源市場一菜販告訴記者,雨后都很難批發到菜心、小白菜,其他蔬菜的價格普遍上漲了兩元左右每公斤。
按照菜農掌握到的規律,連續的降雨將直接影響蔬菜長勢和收成,如果接下來繼續下雨,菜農將無法重新播種;如果緊接著氣溫過高,也不利于蔬菜生長。有菜農預計,市區蔬菜價格要回落到正常的價格,還需一段時間。
在本地菜場產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為保證本地市場蔬菜的供應,一些菜販會考慮從外地調運蔬菜,但只能保證市內一些大型酒樓、超市和部分菜市場的供應。而外地菜經過長途運輸,會產生一定的損耗,當中這筆運輸、人工和損耗等費用都會讓蔬菜成本變高,從而導致菜價上漲。
本報見習記者 陳偉新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