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在專題學習會上建議 河源應結合資源優勢發展低碳產業
本報訊(記者 謝素嬋)日前,市委中心組舉行“全球氣候變化與城市發展方向”專題(擴大)學習會,邀請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高級工程師、清華大學工學博士呂學都教授做客“河源講壇”作專題報告。呂學都認為,河源要發展低碳產業,需結合河源資源優勢,圍繞打造“廣東綠谷”的目標,做好低碳產業的選擇和技術進步。
報告會上,呂學都以豐富的知識和大量的數據案例,從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事實、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當前全球氣候變化的形勢和影響,綜述了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情況,并對河源如何適應全球氣候變化,進一步提升發展水平提出了建議。
呂學都認為,氣候變化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深刻,保護氣候從根本上看符合我國的國家利益,特別是以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為重要標志的溫室氣體減排行動,將為我國實現長期發展提供資源和環境支撐,發展低碳經濟將是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河源發展低碳經濟有哪些優勢?呂學都表示,河源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要發展低碳產業,可以結合河源的資源優勢,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鼓勵水產業、養老產業等產業的發展,嚴格限制高排放特征的產業發展。特別是要支持低碳技術研發、低碳裝備的設計和生產,促進低碳產業升級,圍繞打造“廣東綠谷”的目標,做好低碳產業的選擇和技術進步。同時,政府在編制完善城市發展布局和建設規劃時,要充分考慮低碳發展的要求,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做好建筑節能,避免讓城市成為氣候變化的脆弱區。
何忠友、彭建文、龔佐林、黃建中、黃少良等市領導聆聽了報告。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