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棄高薪回紫金創業 盼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張學文在喂雞。
原本在深圳工作,年薪20 萬,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他毅然辭掉了高薪工作,回到家鄉紫金縣中壩鎮探索種養之道,辦起了生態種養基地。如今,他的生態種養基地已經在當地小有名氣了。他就是90 后帥小伙張學文。
愛好成就創業夢
清晨第一縷陽光升起,張學文就開著摩托車運載魚料到魚塘喂魚。在陽光的照耀下,魚塘閃爍著光芒,魚群隱約浮現,看起來真是一道靚麗風景。
張學文告訴記者,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自小就跟隨家人到農田勞作。雖然生活很艱辛,卻也在無形中鍛煉了他堅毅的性格。因家境等原因,張學文高二還沒念完就出去務工了,第一份工作是跟隨親戚銷售餐飲類用品。后來,他到了深圳比亞迪有限公司,成為一名普工,經過自己的努力,第二年他的月薪有萬余元,收入高時可以達到3萬元。
不過,張學文看到公司每年招入的員工多是高學歷、高技術人才,這讓他頗有危機感,覺得自己在公司的發展前景并不理想,于是他萌生了創業的夢想。
張學文說,他從小愛釣魚,深圳大大小小的農場他幾乎都去過。這些農場的生意非常紅火,釣一次魚至少要五六百元,這讓他看到了商機,不如辦個生態種養基地吧。
返鄉辦生態種養基地
2013年,他放棄了高薪工作,回到了家鄉紫金中壩鎮北坑村,承包了一個魚塘。
張學文說,他的做法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一些村民也用異樣的眼光看他,甚至有人說他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我母親一直覺得,如果回農村的話,今后又是重走他們的老路,只能做一輩子的農民了。”而張學文心意已決,他反復與父母溝通,最后說通了父母,一起辦起了生態種養基地。
為了能學到養殖技術,張學文在網上學習他人成功經驗,有空還到紫金藍塘、龍窩等地一些種養點學習借鑒,慢慢地也摸索出一條路子。目前,他的養殖場已經從一個小魚塘發展成為一個面積30 余畝的“魚塘養魚、塘面養鴨、塘邊養豬”的立體養殖基地,還建起了胡須雞養殖基地,產品主要銷往廣州、惠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地區。
盼帶動村民致富
中壩鎮黨政辦主任鄭燕萍告訴記者,張學文有理想、有抱負、有干勁,是青年創業的學習榜樣。如今張學文的生態種養基地在中壩鎮已經小有名氣了。
張學文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單純地經營農場是走不通的,他現在的想法是筑好平臺,做大事業,努力朝休閑旅游方向發展,利用互聯網平臺,用信息化方式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目前他已經向政府部門申請注冊公司,年底估計就能批下來,如果村民有這方面的想法,他可以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及產品的銷路渠道。
張學文表示,今后他會加大投入,改善村里的環境,朝旅游、觀光這方面發展,目的不僅為了賺錢,也是幫助村民走上致富路。
本報記者 梁小鴻 通訊員 鄧建基 鄭燕萍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