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關鍵詞代表河源未來方向 一張圖帶你讀全會報告
歷次全會報告中,總有一些詞成為眾人關注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或者首次在全會報告中提出,或者我市將在這方面推出創新之舉,這些關鍵詞也成為了解讀全會報告的一個有效途徑。
本次全會報告同樣如此:從提綱挈領的 “雙輪驅動”,到報告首提的“四種生態”“飛地經濟”,再到“高鐵經濟”、打造“四最四低” 營商環境……一個個名詞代表的,正是未來河源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雙輪驅動
報告摘要:堅定實施“雙輪驅動”戰略,進一步匯聚發展新動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解決河源發展動力問題,融入深莞惠經濟圈解決河源發展路徑問題,這兩個“輪子”要一起轉、齊發力。
解讀: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我們可以清醒地看到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智能型技術代替勞動密集型技術趨勢明顯。目前,我市工業總體上是傳統的加工制造業,必須提高創新能力、培育創新型企業、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與此同時,在當前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趨勢下,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是一個地區加快發展步伐的客觀需要。因此,對河源而言,全面對接和主動融入深莞惠經濟圈是順勢而為。
關鍵詞:
五個一體化
報告摘要:深度對接深圳“東進戰略”,積極實施河源“南融行動”,加快推進與深莞惠一體化建設,推進新興產業發展一體化、交通運輸一體化、現代生態農業發展一體化、環境保護一體化、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建設……
解讀:在今年召開的深莞惠經濟圈(3+ 2)黨政主要領導第九次聯席會議,我市首次提出了要推進“五個一體化”,從產業發展、交通、農業、環保、社會事業方方面面進行了分析,也是河源對接深圳“東進戰略”,實施 “南融行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四種生態
報告摘要:積極構建自然生態美、經濟生態活、社會生態優、政治生態好四種生態環境,為我市脫貧奔康和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解讀:能否振興發展,在2018 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關鍵看當地是否具有良好的自然、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態。“四種生態”提出,自然生態是發展之本,經濟生態是活力之源,社會生態是幸福之要,政治生態是力量之基。這是本次全會首次提出的概念,從四個方面全面描繪了我市未來理想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
飛地經濟
報告摘要:探索“飛地經濟”,建立更加科學的園區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機制,成立深河產業投資基金,加快共建園區開發建設。
解讀:“飛地經濟”是指兩個相互獨立、經濟發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兩地資源互補、經濟協調發展的一種區域經濟合作模式。通俗的解釋就是 “你投資、我受益”,飛出地“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飛入地“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我市可以大膽利用“飛地經濟”這一新模式,通過 “飛地經濟”的形式招商引資,促進深圳市與我市的經濟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經濟圈。
關鍵詞:
“四最四低”營商環境
報告摘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創業最寬松、服務最優質、配套最齊全、人居最優美,低生產成本、低交易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會成本的“四最四低”營商環境……
解讀:水質清潔,魚兒才能暢游;發展環境公平規范,企業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創造力,經濟才能更有活力。構建好的營商環境,才能留住企業、穩住企業,讓企業對未來有穩定的預期和發展的充足信心。
關鍵詞:
高鐵經濟
報告摘要:以戰略眼光和超前思維規劃贛深高鐵各站場周邊土地開發,謀劃發展 “高鐵經濟”,提升沿線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和產業發展水平,實現“高鐵效益”最大化。
解讀:高速鐵路能夠顯著提高沿線地區的空間可達性,改善區域投資環境,為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和生產要素集聚創造條件。隨著贛深客專、杭廣客專(廣州到河源客專)列入省“十三五”重點項目,我市也將進入 “高鐵時代”。面對新的發展機遇,我市要高標準高鐵沿線的建設,加速形成地區聚集效益,借機打造城市新興經濟增長極,提升城市區域發展整體能級。
本報記者 劉曦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