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綠色新興產業集聚地
發展產業,過去在不少普通老百姓心中,認為是地方黨和政府的事,與他們關心不大。但事實上,只有有了產業,才能給群眾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只有產業做大了,才能吸引更多人落戶;只有產業做強了,政府的“錢袋子”鼓了,才有更完善的市政基礎設施。
當前,河源發展最薄弱的環節仍在產業,因此,在市第七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張文代表六屆市委向大會所作的報告中提出,要通過5 年的努力,把河源初步建成珠江東岸綠色新興產業集聚地。綠色、新興、集聚,每一個名詞都明確了我市未來發展產業的目標和方向,在河源這片投資興業的熱土上,引起了群眾廣泛共鳴。
河源將努力打造珠江東岸綠色新興產業集聚地。陳仕平 攝
故事一
在產業新興區買房,買對了
2016 年初,來自四川的張大爺被女兒張江玲接到河源,住進了位于江東新區一大型樓盤的新房子里。喜遷新居,張大爺樂呵得合不攏嘴,但張江玲卻告訴記者,2014年她選擇在江東新區買房時,曾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
2014 年3 月份,張江玲打算在河源置業,由于早已聽聞河源要成立江東新區、打造河源的“新浦東”,考慮到房子的增值性,她決定把房子買在江東新區。然而,當父親張大爺前往實地看房時,發現當時的江東新區還是大片荒地,配套基礎設施尚不完善,極力要求要在開發成熟的市區買房,父女一時爭執不下。
“我以前在深圳工作時就覺得,越是產業發達的地方發展越快,尤其是高新產業扎堆的地區,比如南山區。” 張江玲表示,她比較關注江東新區未來的規劃,知道新區將著力打造新型電子信息與led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科技與生命健康產業等新興產業,因此對新區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時至今日,張大爺已經對女兒的決定不再抱有疑惑,因為他看到了江東新區日益聚攏的人氣,看到了紛紛落戶的企業、動工的項目,看到了越來越完善的配套市政設施,更重要的是,看到了自己的房子不斷拔高的房價。
故事二
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降成本
深圳市馳鵬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為中興通訊提供產品包裝服務的上游企業,早在2012 年,為了配合中興通訊的搬遷,該公司董事長池樹鵬就先行一步,提前在東源縣成立了分公司,并將部分生產業務放在河源。幾年過去,池樹鵬先在河源站穩了腳步。
池樹鵬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發展,河源已經具備了良好的軟硬件條件,政府服務非常到位,地方提供的一些稅收優惠、融資補貼等政策也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加工業往二三線城市轉移、供應鏈本土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馳鵬只有跟著中興通訊這個老大走才能 ‘有肉吃’。”池樹鵬說,隨著中興通訊的正式搬遷,他的企業將進一步在河源擴大規模,最大限度發揮產業集聚效應,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
池樹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河源與深圳有200 公里左右的距離,中興通訊在河源投產后,如果他的企業還堅守深圳,僅在物流費用上就將增加 60%到70%的成本。“我們現在每年對中興通訊業務的物流費用在幾百萬元,如果未來我們也整體搬遷到河源,就能夠省下這筆錢的一大半。”池樹鵬非常看好河源綠色新興產業未來的發展,也希望河源能早日建成珠江東岸綠色新興產業集聚地。
本報記者 黃冉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