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紅二師的革命歲月
革命熱血造就了紅色紫金。革命時期,紅軍在紫金頻繁活動,留下了眾多舊址遺址,如紅軍亭、紅軍醫院舊址、戰壕遺址、紅軍坪、紅軍工兵廠舊址等。這些舊址或遺址現如今都已經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后人默默述說那一段激昂慷慨的熱血歲月。而紫金最早的紅軍舊址,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舊址。
位于紫金蘇區鎮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舊址。
東江地區首支黨領導的正規軍隊
灰瓦白墻、嚴正對稱的建筑透著沉靜與穩重。推開紅色木質大門,輕輕的腳步落下,在這寂靜的屋子里似乎都帶著回聲。正廳的桌上還擺放著布滿灰塵的煤油燈與白瓷碗,天井里鋪了一層嫩綠青苔,昭示著屋主離去已久。這里,就是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和黨代表辦公舊址。舊址坐東向西,三間兩進的構造,始建于清末,重建于 2011年。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簡稱 “紅二師”,是由南昌起義部隊1000 多人整編而成。1927 年8 月1 日,威震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在周恩來等人領導下舉行,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由于敵強我弱,為保存實力,起義軍主力撤出南昌,向廣東進發。同年10 月,入粵部隊首戰南嶺后,撤回惠東縣高潭鎮中峒,在中共東江特委的領導下,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由董朗任師長兼四團團長,顏昌頤任師黨代表。紅二師的成立,使東江地區有了黨領導的正規軍隊。同月,紅二師進駐紫金,師部和黨代表辦公地設在炮子鄉福星樓。
紅二師在紫金開展革命斗爭
紅二師進駐紫金后,積極參與了紫金及周邊地區的革命斗爭,為紫金紅色歷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紅二師舊址的墻壁上,掛著題為《紅二、四師在紫金斗爭大事記》的5 個木框,講述了紅二師自1927年進駐紫金后到1929 年因敵軍再次圍剿而遣散 “出港”的史實。
為消滅周圍的地方反動武裝、鏟除封建堡壘,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 1927 年10 月10 日,由劉琴西指揮海陸豐惠紫工農革命軍,與紅二師聯合攻打紫金南嶺,未能攻下,部隊撤回炮子鄉休整。10 月下旬,紅二師擬攻打龍窩、進軍紫金縣城時,接到廣東省委指示,要求紅二師全力參加第三次收復海陸豐的戰役,紅二師四團除留守部隊外,其余均參加第三次收復海陸豐的戰役。這就是第三次東江大暴動,一次成功的收復之戰。隨后,廣東省委復電指出:“賴諸同志之努力,使本黨紅旗飛揚海陸豐、紫金縣境,數十萬窮苦農民同得聞風興起,為鏟除豪紳地主奮斗,本委員會甚為嘉慰。”
1928 年1 月,紅二師攻打、圍困大茂鄉地主民團,隨后乘勝追擊并包圍了前來援救的南嶺地主民團,半月后攻下南嶺、俘虜地主民團100 多人。2 月,紅二師進攻紫金章溪田、黃布等地的地主武裝。紅二師、紅四師(廣州起義部隊整編而成)對地主武裝的相繼進攻,使得紫金、惠陽、海豐、陸豐、惠來、普寧六縣的紅色區域連成一片,也引起了蔣介石的極大震驚。之后一年多時間里,紅二師、四師與圍剿敵軍展開了一場又一場廝殺。1929 年二三月間,敵軍再一次圍剿海陸惠紫邊界山區,赤衛軍遭受挫折,被迫分散活動。海陸紫特委決定,繼續遣散編入赤衛軍的原紅二、四師官兵。
本報記者 楊容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