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邁諾公司緊抓創新驅動提速發展 一個月創下3次世界紀錄
河源要在粵東西北率先振興,就要走改革開放之路,務創新發展之實。市委七屆三次全會提出,河源要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開放型經濟要素集聚,加大力度支持企業開展技改創新,實施一批重點科技專項,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當前,創新驅動成為河源率先振興的重要任務,也是突破點,這將為今后推動科技孵化育成體系提質增效,引進和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礎。
就在全會召開后不久,落戶于我市龍川縣的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邁諾),就在他們的生產車間里,一個月的時間內3次刷新密閉鋼索生產的世界紀錄,將密閉鋼索生產直徑提到185毫米的“新高度”。
8月份,邁諾車間里3次刷新世界紀錄。
落戶企業一月內刷新3次世界紀錄
8 月22 日,邁諾車間內,緩緩轉動的生產設備,把一根根細小的鋼絲擰成一股粗大鋼索,技術人員經現場測量,這根鋼索直徑185 毫米(除去人工誤差),是全球最粗的密閉鋼索,這也宣告了密閉鋼索生產世界最大紀錄誕生,這也是邁諾一個月來在生產密閉形鋼索直徑方面連創的第3 次世界紀錄。
作為世界級剛柔結構性企業,邁諾曾參與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等世界排名前五名的高樓建筑的建設,是世界地標建筑參與生產商。據邁諾公司技術負責人楊景彪介紹,已經生產出來的這條鋼索直徑 185 毫米,打破了英國保持20 多年的157 毫米的密閉鋼索世界紀錄,也是邁諾在8 月連創第3 次世界紀錄。它意味著我們國家自己有能力生產出大型密閉鋼索,大型密閉鋼索主要應用在橋梁、海上鉆井平臺、大型體育場等項目。
作為國內唯一一條密閉鋼索生產線,邁諾通過技術創新制造出世界上最粗的密閉鋼索,改變了以往國內依賴進口的局面。據介紹,這批185 毫米的密閉鋼索批量生產后,將廣泛應用于國內外跨海大橋、大型體育場館、海上石油鉆井平臺等建設,而且價格優勢明顯。英國工程師保羅直言:“3 年后,邁諾將成為世界最大密閉鋼索生產商。”這也意味著,今后邁諾落戶在龍川產業園的生產車間將帶著“龍川制造” 的密閉鋼索走向世界。
廣東邁諾工業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廖東帆介紹,過去的一個月里,邁諾生產的密閉鋼索以160 毫米直徑首先打破了英國保持著20 年之久的的157 毫米的直徑紀錄,接著又以171 毫米直徑規格刷新了原先邁諾自己創下 160 毫米的直徑紀錄,最終又做到了 185 毫米。據悉,這條鋼索最小的鋼絲 1.5 毫米,最粗的鋼絲7.0 毫米,總共由700根鋼絲組成。
強強聯手打造現代建筑工業化基地
“5 年來,我們歷經得非常艱辛,剛來的時候這里是一片空白,全都要從頭來過。另外,設計過程中也遇到種種困難,這條鋼索光成本就將近耗費2000 萬元,投入非常巨大。去年3 月份調試到140毫米的時候,最終失敗了。經過科研人員反復的推算,最后把鋼索更加優化,這才走到了今天。”廖東帆說,邁諾也參與了迪拜塔的項目建設,這是 2011年參加的迪拜哈里發塔的又一重大項目的突破,邁諾不單只提供了產品,還提供了全套的解決性方案,包括現場的安裝節點,同時積極地參與和配合這個項目,把產品推向這個項目。
2012 年落戶我市龍川縣后,邁諾從組建廠房到投產,再到成功生產并創下密閉鋼索直徑的世界紀錄,歷時5 年時間,一直靠過硬的創新技術支撐生產,從填土到焊實廠房、設備的設計到目標的實現,每一次環節、步驟都需要經過反復的技術檢驗、總結、優化。如今,邁諾公司依托廣東省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龍川產業園增資擴建二期,與央企建筑龍頭——中建二局、廣東省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4家成員單位擬在龍川共同投資100 億打造廣東省現代建筑工業化生產基地,到2020 年,使龍川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的產值力爭達到300億元以上。
另悉,現在,他們又準備向260 毫米密閉型鋼索發起沖擊。
本報記者 吳奕鎮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