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繼續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繼續推進工業減排、燃煤控制、機動車尾氣達標、揚塵管控和環境監管“五大治污”工程,深化重點河流、黑臭水體污染治理,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日前,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我市將全面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繼續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推進生態河源、現代河源建設。
推進煙花爆竹禁放區擴大調整
去年,我市全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大力實施“五大治污”工程,從9月起集中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整治“百日行動”。數據顯示,去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省排名第三,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7.5%,空氣質量達標天數為356天(優183天、良173天),6項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均值均符合二級標準限值要求。
碧水藍天是河源最寶貴的財富。陳仕平攝
今年,我市將繼續推進“五大治污”工程,督促和協調有關部門加強揚塵管控,督促施工工地落實揚塵防控“六個100%”的工作要求;落實網格化管理制度,全面禁止露天焚燒;大力打擊機動車環境違法行為,組織開展泥頭車和重型柴油車專項整治行動,強化機動車排氣路檢;推進煙花爆竹禁放區擴大調整,加強節日期間非法在禁放區燃放煙花爆竹行為監管;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監管,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設備低排放控制區,建立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數據庫。
此外,我市還將繼續抓好工業源治理,推行建材、鋼鐵等重點行業提標減排,加大高排放行業監管執法力度,推進清潔生產和技術改造;開展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加強“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強化大氣污染預測應對等工作,確保全市空氣質量持續達標,保持空氣質量居全省前列。
深化重點河流、黑臭水體污染治理
去年,我市大力推進東埔河黑臭水體整治,面源污染整治和河道清淤基本完成。目前,東埔河截污一期正在建設中,工程引水工程和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工程也正在有效推進中。另外,新豐江水庫生態環境保護項目36個已完工,累計投資8億多元;并完成了新豐江水庫水質保護立法前期調研。
今年,我市將以“河長制”為依托,持續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深化重點河流、黑臭水體污染治理。實施“掛圖作戰”,重點推進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龍川縣小金河、鶴市河水環境整治;建立健全黑臭水體治理、驗收和信息公開機制,實現東埔河消除黑臭的目標,推進東江、新豐江市區段水環境綜合整治,督促三王壩河、金竹瀝、鱷湖、高埔小河、黃沙河等河流整治工作;著力提升生活源治理效率,推進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擴容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督促PPP模式整縣鎮村污水處理項目加快建設,加快已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新增配套管網50公里以上。
同時,我市還將加強工業源污染防治,嚴格落實水污染排放標準,加快推進造紙等六大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繼續開展南粵水更清行動,推動建立東江流域省內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確保新豐江水庫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Ⅰ類標準,東江干流河源段水質保持國家地表水Ⅱ類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100%達標,9個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達到100%以上。
公布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
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去年我市發布了《河源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編制了《河源市重點行業企業土壤詳查實施方案(初稿)》,完成了重點行業企業土壤環境調查和工業用地、農用地詳查點位核實工作。
今年,我市將推進工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出臺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實施方案,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地塊基礎信息調查、風險篩查與核實,對全部高度關注地塊以及部分有行業代表性的中度、低度關注地塊啟動初步采樣調查。同時,嚴控土壤環境風險,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今年,我市將簽訂土壤污染防治責任書,根據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及土壤環境質量狀況,確定并公布我市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督促列入名單的企業自行開展土壤環境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繼續淘汰涉重金屬企業落后生產工藝和產品,深化重點行業污染綜合整治。
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
去年,我市集中開展了納污坑塘排查整治、危險化學品綜合治理、非法紅磚廠專項整治等環保專項執法行動,加大了環境執法力度。2017年,全市共檢查排污企業2846家次,查處違法案件102宗,處罰約219萬元,限期整改企業125家,查封扣押7家,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兩宗,涉嫌污染環境犯罪4宗;征收排污費約650萬元;全市禁養區內養殖場(小區)已清理完畢,共清理養殖場1609個;共受理環境信訪案3971宗,處理率達100%,辦結3833宗,結案率為96.5%。
今年,我市將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落實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和雙隨機抽查制度,對各類環境違法犯罪行為“零容忍”并依法嚴懲,確保2020年實現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全面達標排放;強化“散亂污”和企業集群綜合整治,組織開展進口廢物加工利用和產業園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等專項行動,圍繞重點環境問題開展專項督查,切實維護全市環境安全。
本報記者 劉曦
通訊員 黃佑添 張勇波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