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屯村實現華麗蝶變 以“三色”融合激活鄉村振興
東源縣義合鎮下屯村位于風景如畫的東江國家濕地公園內,是中國共產黨杰出的農民運動領袖、人民審計事業奠基人阮嘯仙的故里。近年來,該村立足自身豐富的紅色資源和優美的生態環境,努力探索鄉村振興的新路子,為可持續發展建立“造血”機制,使村容村貌美起來,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
年初,下屯村入圍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嘯仙故里生態田園”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感受“紅”與“綠”相互融合的鄉村特色游。
剛落成的頤養苑。
頤養苑迎來第一批住戶
“沒想到活到這個歲數,還能住上這么好的房子,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住進頤養苑的阮潤賢老人這句話,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1日,下屯村的五星級養老院頤養苑迎來第一批10名住戶。在下屯村,這幢白色現代化樓房頤養苑很顯眼,這是由幫扶單位省審計廳聯合愛心企業捐款250萬元修建的,建筑面積1000多平方米,有兩種戶型20個房間,起居等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可“拎包入住”,能為全村“無宅基地、無經濟來源、仍住在古民居里”的鰥寡孤獨、殘疾群眾提供住房保障。
修建頤養苑,對村里的特困群眾予以集中安置,這是下屯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惠民工程之一,也是該村華麗蝶變的一個縮影。自省審計廳幫扶隊伍來到下屯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在籌集扶貧資金252萬元,爭取各級財政資金368萬元的基礎上,又向相關部門爭取到農田水利、村道硬底化、農網改造等行業資金500多萬元,不僅完成了7公里多的道路硬底化改造,開展了農村電網改造,還為下屯村村民通上了自來水,修繕了校舍,建起了衛生站,啟動了嘯仙綜合文體活動場所建設。
“三色”融合發展
從下屯渡口沿著景觀小道入村,沿途民居上的紅色文化墻面以及修繕一新的阮嘯仙故居讓人感受到濃郁的人文氣息,而紅色下屯的核心就在阮嘯仙故居,這里是國家審計署掛牌建設的審計干部教育基地,也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黨史國情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及河源市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
走過村口小廣場,遠遠就可以看到兩棟白墻黑頂的仿古建筑相隔200米遙相對望,那就是阮嘯仙故居的兩棟主體建筑——阮嘯仙紀念館和大塘面老屋。去年,下屯村大舉修繕故居,同時,加強對周邊環境的美化亮化,做到修繕一處,美化一處,讓那些獨具特色的紅色遺址串點成線,既盤活了當地的紅色資源,也吸引了各地黨員干部和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瞻仰參觀學習。得力的修繕舉措,盤活了下屯獨特的古色和紅色資源,為發展紅色鄉村生態旅游夯實了基礎。
在做好古色開發、紅色傳承的同時,如何做好“綠色”文章,幫助村民增產增收?省審計廳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歐智偉表示,為緊跟大眾旅游時代步伐,下屯村已經引進企業共同謀劃,種植了百香果、蔬菜等,讓游客體驗田園樂趣。接下來,他們計劃在東江邊打造一條深度融入紅色文化、客家民俗文化等特色的景觀綠道,讓“故居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商品”,努力實現農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目標。
阮嘯仙紀念大橋開工在即
你知道嗎?擁有2000多人口的下屯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廚師專業村”,平均每20個人中就有1個以廚師為業,主要分布在深圳、海南等地。全國首創中外廚藝競技真人秀《廚王爭霸》總決賽冠軍阮仲孟正是下屯村人。幫扶隊伍大力利用好這一平臺,借助下屯村廚師聯盟先后培訓引薦了33個貧困人口外出務工,從事廚師等工作,僅2018年就實現務工收入100多萬元。今年來,結合河源客家菜師傅工程,從培養部分農家樂致富帶頭人開始,下屯“廚師專業村”的品牌越擦越亮。
游玩,吃住,都有下屯的特色,可交通的不便,卻一直阻斷了該村與義合圩鎮的陸路聯系,成為制約著該村進一步發展的瓶頸。好在,阮嘯仙紀念大橋已經完成掛網招標,準備在近日正式動工,預計2021年建成通車。此外,修建1000多平方米的村史民俗館、東源縣黨校選址下屯村、籌建阮嘯仙干部學院等工作均在穩步推進當中,下屯建成“愛國主義學習、干部廉政教育,機關企業培訓、生態旅游休閑”文旅綜合體的雛形日漸明朗。
下屯立足自身優勢資源稟賦,加快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隨著“短板”變成“潛力板”,該村有望在全市率先打造紅色鄉村振興發展的樣板。
本報記者 鄭婷影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