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光媚 下澗蓮子美 和平禮士下澗村將蓮子打造成“地標式”拳頭農產品
春分將至,春耕備耕也進入了關鍵時節。前日,記者踏訪和平縣禮士鎮下澗村,看見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為豐收描摹著底色。在鴻濟農業觀光園里,10多位村民正在忙活著給已整好的50畝蓮子塘里撒肥,計劃下周播下蓮子。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駐下澗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劉星宇也在現場指導。他告訴記者,蓮子塘這一帶地勢低洼,多次受到洪災影響,改種蓮子具有一定的優勢。
劉星宇(左)與黃亞群在田間查看花生長勢情況。
喜添兩基地
結合下澗村農業發展需求,今年扶貧工作隊將蓮子種植產業確定為村“一村一品”核心產業發展項目,與深圳鴻濟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平縣致珍欣合作社展開深度合作,打造蓮子種植、加工和銷售的產業閉環,由廣東省農科院深圳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種植技術的不斷優化和作物產量的不斷提升,為打造“蓮子種植專業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除蓮子種植外,“和盛高效養雞項目”是今年下澗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另一大“引擎”。劉星宇說,經過半年的選址和論證,初步確定在禮士鎮下澗村高澗自然村建設3500平方米“和盛高效養雞場”,預計投入扶貧資金110萬元左右,鎮村兩級通力合作推進項目發展。
“硬核”服務促增收
為發展蓮子種植,扶貧工作隊還爭取到深圳福田派駐和平雙精準工作組支持50萬元,幫扶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支持30萬元。當然蓮子種植收益也不小。劉星宇說,據初步測算,這150畝蓮子種植基地,發展順利的話,項目參與種植的農戶每戶每年至少能增收1萬元,最多可超過2萬元,村集體也有望增收40萬元。
“這種蓮子,水量要適中,底肥也要施足。”說到種植蓮子,劉星宇以前是一竅不通,如今已成了“蓮子通”。他說,這蓮子好種,準備工作一定要充分,用水量大,首先要修好水渠,全村要發展到150多畝,除了鴻濟農業觀光園外,村里的山坑田也要利用起來。為此,村里還整修擴寬了2公里的機耕路,最寬處達到2.8米,讓黃圍村小組10多畝山坑田也能夠種上蓮子。
“這次擴寬機耕路,受益的不但是蓮子種植戶,還有黃圍村的花生種植戶,可謂一舉多得。”劉星宇說。當天,他和下澗村支書黃亞群還到黃圍村花生種植基地查看花生長勢情況。黃亞群說,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今年早造種植中,花生種植面積不減反增,已超過200畝。
打造“地標式”拳頭農產品
為了搶抓農時,在扶貧工作隊的支持下,下澗村全面發起“春季攻勢”行動。3月8日,全村備耕備產活動火熱開展,村民積極疏通水渠、修繕道路。在抓好防疫工作的同時,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還加強農業生產指導。深圳福田派駐和平雙精準工作組成員張文彬和前任駐下澗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永紅還來到下澗村復耕復產第一線,指導村民復耕復產和發展種養殖產業。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駐下澗村扶貧工作隊堅持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不動搖,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集中力量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種養植產業,努力把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降到最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將把下澗出產的蓮子打造成‘地標式’拳頭農產品。去年村里幫扶單位消費扶貧金額達50萬元,其中有一部分農產品是下澗村出產的,今年這兩大基地建成,有望有更多的下澗村特色農產品賣到粵港澳大灣區。”劉星宇信心十足地說。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