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與疫情防控
3月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司長羅俊杰介紹,當前抗擊新冠肺炎有一個極有力的技術手段,就是利用大數據。疫情發生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電信企業以及科技企業充分利用數據資源,緊急建立了疫情大數據的分析模型,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時間節點來分析預測確診、疑似患者以及密切接觸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流動情況。(《文匯報》3月4日)
助力按下復工復產“快捷鍵”
當前,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的態勢正在拓展。在符合防控疫情需求下高效復工復產,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多地依托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推出了居民健康登記系統和企業員工健康登記系統,實現了疫情防控的智能動態化監管。大數據平臺的搭建,為公眾更加透明地了解疫情信息、科學防疫提供了方便,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了精準到人的管理能力,讓企業復工實現了“碼上開工”,為復工復產按下了“快捷鍵”,構成了一套無遺漏、全覆蓋、科學便捷的管控體系。我們相信,在大數據的支持下,疫情防控將變得更科學高效,復工復產變得更有序。
劉 曦
“大數據+網格化”助力精準防疫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網格化管理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對疫情的突然襲擊,萬人社區網格化工作則可能因人手不夠而心有余而力不足。
君子要善假于物,科學與科技是戰勝疫病的重要力量,“大數據”就是其中之一。正像我們看到的,各城市依托大數據,啟動了立體化疫情防控體系,運用大數據對疫情傳播規律及影響因素進行研判,及時監測發現新情況新問題,為更有針對性地防控疫情提供了專業支撐與數據支持。而當大數據撞上網格化,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上線的數字化防疫系統——戰“疫”金盾,則有效實現了技術對現有治理方式進行賦能強化,將技防與人防相結合,管控與服務的精準度、科學性、有效性不斷提高。
希望這樣的“強強聯合”迅速推廣,在疫情防控依然吃勁的情況下,實現閉環健康管理,形成無遺漏、全覆蓋、科學便捷的管控體系,守護所有人的健康。
鄭婷影
讓大數據兼顧便民與防疫
近年來,大數據在政務服務以及群眾辦事上所發揮的作用日漸顯現。在這一次疫情防控中,大數據體現了更為明確的指向性、服務性。
例如,河源發布了《關于做好市政務服務大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議書》,建議市民通過網上申報、線下郵遞的方式,盡量減少往來大廳次數和外出時間。通過大數據與網絡服務系統,群眾即可在家辦事。再者,近段時間,網友可通過網絡進行尋醫問診,這樣就避免了到醫院就診帶來的風險。這些都是大數據的價值所在。
從長期看,政府部門要加大力度完善大數據發展應用體系,開放共享更多大數據功能,及時更新民生動態。同時要建立數據保護壁壘,開放數據資源,加強政府和公共部門的數據開放,這樣才能在便民與疫情防控中讓大數據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吳奕鎮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