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匠精心制作木雕《錦繡中華》 以初心和匠心向黨致敬
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懷著一顆質樸卻熾熱的初心,以自己的方式,精心創作木雕作品,來表達對黨的感謝和崇敬之情。

這位老人便是朱甲元。7月1日,在源城區埔前鎮河背村,老木匠朱甲元在自家門前掛起了醒目橫幅,吸引了不少木雕愛好者和村民前來參觀他的木雕作品《錦繡中華》。這件長4米、寬3米、高0.93米,槌木上雕刻著全國省市山水地點,包括革命戰爭時代的紅色地點、人物,圖像栩栩如生,仿佛在向大家述說著那段崢嶸的紅色歲月……
老木匠癡迷根雕藝術
今年68歲的朱甲元老先生告訴記者,他19歲成為一名木匠學徒。當時,做木匠是為了生計,他能吃苦耐勞,又有一點天分,因此手藝特別精湛,十里八鄉的人都喜歡叫他去打家具。但小時候朱甲元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能成為一名藝術家,因為當時條件不允許,也沒條件去學習,朱甲元只能把夢想埋在心里。直到2011年,朱甲元因一次偶然機會接觸到了根雕藝術,他就癡迷上了根雕,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木雕《錦繡中華》歌頌黨
朱甲元喜歡創作與歷史特別是黨史有關的根雕。他青年時期就喜歡看書,尤其是關于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史料,他也把這種愛好與自己的創作結合起來。在老人的根雕館里,有四大名著里的人物根雕作品等,每一件作品都精雕細琢,惟妙惟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朱甲元的根雕作品先后被收錄進陜西富平習仲勛紀念館。
從2016年開始到現在,耗時四年多,黨史作品《錦繡中華》終于完成。朱甲元老先生向記者介紹木雕上革命戰爭時期的地點、人物和紅色故事,心情無比激動。“作為老木匠,我一直想創作一件作品來歌頌黨,祝福祖國繁榮富強。”說起作品的創作初衷時,朱甲元這樣告訴記者。
本報記者 嚴冬遠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