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源縣中洞村160畝反季西瓜豐收 科技賦能激活鄉村經濟
初冬時節,寒意漸濃,但東源縣義合鎮中洞村的田間地頭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近日,160畝反季西瓜種植基地里,郁郁蔥蔥的藤蔓鋪滿土地,圓潤飽滿的西瓜若隱若現,村民們正彎腰俯身,熟練地采摘、裝筐,臉上洋溢著喜悅。這片曾經閑置的農田,如今通過“冬種西瓜”的產業創新,不僅填補了冬季優質瓜果的市場空白,更成為帶動村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甜蜜引擎”。
巧打“時間差”,反季西瓜成市場“新寵”
“我們的西瓜種植核心優勢在于錯峰上市。”河源市聯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少華指著田間的瓜藤介紹,基地精選“黑美人”和“精品瓜王”兩個品種,于8月播種、11月上市,精準避開了5月至8月新疆、寧夏等大產區的西瓜集中供應期。通過反季銷售,基地借助價格溢差顯著提升收益,同時以“冬季優質西瓜”的特色定位搶占市場空白。
然而,冬季種瓜并非易事。為應對低溫挑戰,基地引入精準控溫、水肥一體化滴灌等科技手段,確保西瓜在寒冷環境中依然保持香甜飽滿的品質。“雖然冬天溫度低,但我們的西瓜口感絲毫不輸‘夏季瓜’!”黃少華自豪地說。
生態與科技并舉,荒田變“聚寶盆”
中洞村反季西瓜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科技賦能的緊密結合。基地坐落于東江久社河畔,冬季氣候溫和,沙壩地土壤肥沃,為西瓜生長提供了絕佳環境。駐鎮幫扶工作隊與聯種農業公司經過深入調研,今年7月正式啟動規模化試種,通過科學管理將160畝閑置農田打造成高效產出的“聚寶盆”。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一項目為當地村民打開了增收新渠道。河源市審計局駐中洞村第一書記梁玉枚算了一筆賬:“基地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村民日均工資150元,僅務工一項就可增收近50萬元。”不少村民表示,如今在家門口就能穩定就業,兼顧農活與家庭,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農旅融合,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反季西瓜的豐收,只是中洞村產業振興的起點。梁玉枚透露,下一步計劃將農業與旅游業深度融合,推出瓜田采摘、農耕體驗等特色項目,吸引周邊游客,進一步打響本地農業品牌。“我們要讓瓜果香飄出田園,變成帶動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從閑置農田到豐收瓜田,從傳統種植到科技賦能,中洞村用一場“冬種西瓜”的實踐,書寫了產業創新與農民增收的雙贏故事。這片土地上的綠藤與碩瓜,不僅甜了消費者的舌尖,更富了鄉親的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與活力。
本報記者 劉奇峰 通訊員 吳銳婷 吳文浩 陳振敏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