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案件 兩面錦旗 和平法院以和為貴推動執行和解,傳遞司法溫度
“傾心調解化糾紛,秉公執法暖民心。”“公平正義、廉明高效、盡職盡責、為民辦事。”近段時間,“河源執行風暴2025”集中執行行動開展得如火如荼,和平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和平法院)執行局收到了兩面錦旗——一面來自申請執行人,另一面來自同一案件的被執行人。
同一宗執行案,為何會讓當事雙方同時贈送錦旗?錦旗背后又有著什么樣的故事?這要從一起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開始說起。
拖欠工程尾款起糾紛
王隆(化名)與李興(化名)參與了某私立醫院的綜合樓建設項目,項目竣工后,醫院付給二人部分工程款,但仍拖欠300余萬元尾款未結,二人遂將醫院訴至法院。法院判決某醫院應向王隆與李興支付剩余工程款及相應利息。
2025年1月,該案判決生效。但一個月過去了,醫院仍分文未付。“這頭醫院欠我們的300多萬元尾款連個影子都見不著,那頭被工人和材料商追討欠款,我們實在是沒辦法了。”無計可施的王隆與李興于2月底來到和平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善意文明執行破困局
案件進入執行程序,執行團隊深知此案敏感:申請執行人承受著經濟壓力,亟待兌現勝訴權益;被執行人是涉及特殊群體的私立醫院,其正常運營關乎著諸多特殊患者群體的就醫需求與社會穩定。
“這筆錢已經拖了這么多年了,現在法院判決下來了他們還是沒給。工程的部分資金是我們墊付的,我們還欠工人和材料商不少錢,能追回來一點是一點,先解燃眉之急。”電話里,王隆著急地對執行干警說道。
“法院的判決我們是認可的,我們也一直在努力籌措資金。但是本金加上利息好幾百萬元,我們實在沒辦法短時間內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來。”對于執行法官的催促,某醫院代表語氣中透露著無奈。
面對僵局,執行團隊并未機械推進,而是秉持善意文明執行的理念,一邊通過深入核查某醫院財產情況,研判其履行能力,一邊主動搭建實質性化解糾紛的橋梁,積極組織當事人線上協商溝通,尋求雙方利益的平衡點,減少雙方訴訟成本。
經過反復溝通,某醫院傳來消息:他們想盡辦法終于籌措了大筆資金,但最多只能拿出300萬元,希望法官問問對方能否減免部分利息,并再給他們一些時間籌錢。
“老王,老李,根據我們的調查,醫院既要籌措資金,又要維持醫院正常運營以滿足特殊患者群體的醫療需求,確實存在一定的難處。現在他們排除萬難已經籌集了300萬元,想問問你們能否減免部分利息。法院尊重你們的意見,如果你們不同意這個方案,再商量其他解決方案。”執行法官對王隆和李興說。
“我們也知道醫院有不少難處,但是我們確實著急用錢。這樣吧,如果他們能一次性支付我們應得的三百多萬元項目尾款,剩下的利息我們可以全部免除。”考慮過后,王隆和李興答復道。
“謝謝他們的理解,也感謝法官堅持做調解工作,我們一定盡最快速度籌齊全部尾款。”聽到李興和王隆愿意免除全部利息,某醫院代表也松了一口氣,表示一定盡快籌齊錢款交付對方。
案結事了傳遞司法溫度
今年5月28日,經協商一致,雙方在和平法院簽署了和解協議:李興和王隆自愿減免利息,某醫院一次性給付剩余工程款項320萬元。和解協議簽署后3天內,320萬元工程款項全額履行完畢,案件成功執結。至此,這起困擾了雙方數年之久的糾紛,最終圓滿解決。
案件執結后,某醫院的新大樓里,患者有序就診;王隆與李興領到工程尾款后,順利地給工人和材料供應商支付了款項。懸掛在和平法院執行局榮譽墻上的兩面錦旗,是對保障勝訴人權益的認可,也是對兼顧企業正常運營的褒揚。
這起案件是和平法院執行局在“河源執行風暴2025”集中執行行動中的一個縮影。“執行案件往往牽涉多方利益,采取強制措施的同時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以和為貴推動執行和解,‘案結事了人和’的執行結果才是最優解。”和平法院執行局負責人說道。
本報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徐曉曦 侯偉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