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縣合水鎮大力推進“就近好辦”改革,擦亮政務服務金招牌 為群眾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
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和平縣合水鎮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深化政務服務改革為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就近好辦”改革,和平縣合水鎮便民服務中心通過強化陣地建設、創新服務方式、深化數字賦能等舉措,有效破解基層群眾辦事難題,推動政務服務水平實現跨越式提升,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贊譽。
整合資源,“一門集成”打造便民服務新高地
據了解,合水鎮堅持以“應進盡進、集成高效”為原則,全力推動鎮級政務服務陣地提質升級。通過對基層公共服務平臺的升級改造,不僅將公安、人社、計生等傳統服務事項悉數納入,更將市場準入、不動產登記輔助、市監等以往未集中辦理的業務全面整合至合水鎮便民服務中心。改革后,該中心承接事項從214項大幅增至383項,真正實現了“全部門、全事項”進駐,“進一扇門,辦所有事”從愿景變為現實。
為提升辦事效率,合水鎮便民服務中心創新推行“一窗受理、限時辦結”模式。通過設立綜合服務窗口,構建起“前臺統一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出件”的流暢運轉機制。針對復雜或跨部門的“一件事”,實施牽頭部門負責、多部門聯合勘察與并聯審批,確保了“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落地見效。
據統計,僅今年7月份,合水鎮便民服務中心就高效辦理公安業務1366件(含戶籍、身份證等)、人社業務66件(含社保繳納、就業登記等)、計生業務129件等,充分滿足了群眾多元化的辦事需求。同時,通過優化功能布局、配備智能查詢設備、設立幫辦代辦臺和“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等暖心舉措,全面提升了服務的硬件支撐與軟性關懷。
模式創新,“多維聯動”暢通便民服務快車道
聚焦群眾反映的辦事遠、辦事慢、辦事繁等痛點,合水鎮積極探索服務模式創新,推動政務服務向“就近辦、快辦、好辦”縱深發展。
“智慧快辦”提速度。合水鎮在鎮村兩級服務站點廣泛布設“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提供身份證打印、稅務申報、養老金認證等200余項高頻服務。通過清晰梳理并公示“粵省事”“粵商通”“粵智助”等線上服務清單,積極引導群眾使用指尖辦、自助辦,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5分鐘以內,窗口排隊等候時間大幅縮減,實現了家門口的“快辦”體驗。
“聯辦通辦”拓廣度。深入落實縣、鎮、村三級聯辦機制,設立聯辦專窗并接入“視頻辦”平臺,將12項高頻事項納入線上咨詢辦理范圍。同時,完善“跨域通辦”服務,有效打破了事項辦理的層級與地域壁壘,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了更便捷、更舒心的“好辦”目標。
“精準幫代辦”顯溫度。整合組建了集導辦、幫辦、代辦、上門辦功能于一體的服務隊伍,主動對接企業群眾需求。特別針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建立定期上門服務機制;在政務服務中心、社區等場所投放“碼上查”二維碼,提供全天候在線指引,確保特殊群體辦事“能辦”“易辦”,甚至“零跑腿”,傳遞了政務服務的民生溫度。
數字賦能,“智慧監管”驅動服務效能新躍升
合水鎮充分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構建全流程服務與監管體系,驅動政務服務“智”變升級。
服務支撐更智能。合水鎮大力推廣政務“碼”上服務,通過一個二維碼集成事項指南、在線辦理入口等資源,實現“一掃即查、一碼即辦”。積極探索引入AI智能問答助手,基于高頻業務知識庫,為群眾提供7×24小時的政策咨詢和辦事指引,強化了線上服務的即時性和準確性。
效能監管更精準。合水鎮將便民服務中心視頻監控、考勤系統與市級效能監督系統對接,構建起“辦件跟蹤+考勤管理+效能評估”的數字化監管閉環。建立審批預警機制,對臨期、超期辦件及時提醒督辦,確保了各項業務規范、高效運行,并將相關考核指標納入鎮目標責任制考核,形成了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接下來,合水鎮便民服務中心將繼續深耕“就近好辦”改革,進一步做優服務事項、創新服務模式、強化數字賦能,持續提升群眾的辦事滿意度和幸福感,為“百千萬工程”在基層走深走實、落地見效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政務服務保障。
本報記者 曹志成 通訊員 鄧燕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