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中平文化路構建鄉村閱讀新生態 “石書”植阡陌 “閱”風沐鄉野
“‘篤志’一詞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意思是無論做人還是求學,都要從小立志,做到堅韌不拔,持之以恒……”11月4日,今年76歲的老藝術家成木源向當地村民講解道。在他身旁,一塊足有3噸重的黃蠟石上雕刻的“篤志”二字剛勁有力,一群村民圍在石刻旁邊,興奮地談論著,不時稱贊說:“這寫得多好!”“瞧瞧,這一筆多有神韻!”這里并非名勝風景區,只是連平縣高莞鎮中平村一條普普通通的村道。這一幕給深秋原野增添了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

中平村的石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
這條村道就是當地村民交口稱贊的“中平文化路”。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像“篤志”這樣的石刻,中平文化路還有行道、友善、剛正、智遠、命由心造等18個,用正楷、草書、隸書、篆書、行書等字體書寫。除石刻文化外,路上還有崢士亭、谷藝橋以及刻有《增廣賢文》的傳統文化墻等,一路“文化味兒”十足,讓人流連忘返。不少市民專程趕來打卡,看稻田金黃,聽溪水潺潺,賞石刻文化,無不心曠神怡。
中平文化路由中平小學起,過揭屋,經大樹下,后直達成木源藝術館,長約1公里。11月2日,中平文化路3.0版順利竣工通車,目前已完成了三期工程建設。一期、二期工程建設了文化石刻、崢士亭、谷藝橋、傳統文化墻等文化基礎設施。從2021年起,當地政府對中平文化路進行節點打造和優化升級,進行了硬底水泥路面擴寬、路面瀝青鋪蓋、三面光水渠的加固、種綠化樹、加裝路燈、壘建繪畫宣傳墻、添加石凳等項目建設,使之成為串聯鄉愁記憶、文化傳承的“精神紐帶”。
當前我市第二屆讀書月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通車后的中平文化路構建鄉村閱讀新生態,打開了當地村民新的鄉村閱讀方式。“無論是孩童還是老人,在文化路上走走看看讀讀,潛移默化中就會受到教育,這種‘閱讀’方式很好。”中平村民羅樹陽說。河源市書法家協會主席繆貴昌贊賞說,農村也需要書法藝術的熏陶。中平文化路的創建是農村文化建設的一個創舉,為書法與農村文化建設結合走出了一條新路子。
如今,中平文化路更靚了,村民生活更有“品位”了,鎮村發展“底氣”更足了。“構建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充分激發群眾參與活力,是推動‘百千萬工程’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平村文化路的建設,正是我們踐行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在中平文化路3.0版竣工通車儀式上,高莞鎮鎮政府主要負責人表示,希望有更多鄉村杰出人士,回歸故土、反哺家鄉,在產業發展、文化傳承中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張濤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