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流程遏制非法開采稀土礦產資源行為的通知》印發 嚴厲打擊盜采稀土犯罪行為 對不作為人員追責問責
本報訊 記者 謝夢君 通訊員 駱菲茵 日前,《關于全流程遏制非法開采稀土礦產資源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印發,旨在持續鞏固拓展打擊非法開采稀土礦專項行動成果,遏制非法開采稀土礦行為,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推動平安河源建設邁上新臺階。
稀土是支撐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核心戰略性礦產資源,在新能源汽車、高端芯片、航空航天、風力發電等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河源雖為稀土資源大市,但長期存在非法開采、盜采行為,嚴重威脅區域資源安全與生態安全。
為嚴厲打擊盜采稀土犯罪行為,守護河源綠水青山與礦產資源安全,市自然資源局、市發改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和市林業局聯合印發《關于全流程遏制非法開采稀土礦產資源行為的通知》,為全鏈條治理非法開采稀土行為、鞏固專項行動成果提供明確指引。
《通知》圍繞“全流程遏制非法開采”核心目標,構建了邏輯清晰、環環相扣的治理框架,明確各部門在立案查處、價格認定、生態處罰、刑事移送等環節的職責分工,強調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同時創新監管方式,精準鎖定盜采關鍵要點,切斷非法開采的基礎條件;嚴格追究連帶責任擴大監管半徑,消除非法開采的“協助者”“保護傘”土壤;嚴懲盜采行為,讓非法開采者承擔生態代價,形成“不敢采、不能采、不想采”的長效震懾機制。
《通知》分為“事前嚴防、事中打擊、事后嚴懲”三大主體板塊。“事前嚴防”板塊聚焦源頭管控,要求要廣泛開展打擊整治盜采稀土宣教活動,通過創新執法監管方式、建立健全農村土(林)地流轉的監管機制、實行鎮村網格化巡查和探索建立舉報有獎制度等方式,提高稀土監管執法效能,從風險預警、源頭阻斷層面筑牢防線。
“事中打擊”板塊則側重精準施策,明確各部門要加強協同合作,嚴厲查處無證開采、回收尾水等違法開采稀土行為;強化稀土流通全鏈條動態管控,對已發現和打擊整治的非法開采稀土礦點,進行嚴密監控,防止死灰復燃(即“三不留一恢復一納入”),并要求市相關單位每年開展實地調研,確保打擊整治落地見效。
“事后嚴懲”板塊突出責任閉環,涵蓋嚴查有案不辦、追究生態損害賠償責任、問責失職瀆職人員、追究相關方連帶責任等內容,重點追究盜采稀土案件中存在的有案不立、立案不查等導致盜采稀土行為無法追究的責任,形成“查處-追責-修復”的完整鏈條。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