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產業創新指數報告發布 深圳全球第二 京滬躋身前十
本報訊 據南方日報消息,日前,在第二十七屆高交會現場,《全球城市產業創新指數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顯示,在全球城市產業創新前十強中,亞洲城市占據6席,深圳、北京、上海分列第二、第五、第九位。
《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深圳研究院(深圳行業研究院)與中國發展研究院聯合編制,通過對全球27個主要創新城市的系統評估,從產業創新環境、投入、產出和績效四個維度,呈現全球產業創新城市動態圖譜。
《報告》顯示,全球產業創新頂尖城市競爭已至“白熱化”。東京以46.84分居榜首,深圳以46.79分緊隨其后,紐約(46.72分)和舊金山(46.11分)則分列第三、四位。這四座城市以極其接近的綜合得分構成全球產業創新的“第一梯隊”。
“深圳的卓越表現,代表了中國城市在應用創新和成果產業化上的全球領先水平。”《報告》首席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憲表示,“產業創新,而非單純的科技創新,已成為驅動城市乃至國家經濟崛起與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引擎。”
作為市場牽引型創新的典范,深圳在ICT產品出口占比(41.3%,全球第一)、PCT專利申請量(6463件,全球第二)和勞動力年齡人口占比(79.53%,全球第一)等方面表現搶眼。
值得關注的是,亞洲城市在產業創新領域實現集體性突破。在全球產業創新前十強中,亞洲城市占據了6席,包括東京(第1)、深圳(第2)、北京(第5)、首爾(第6)、新加坡(第8)和上海(第9)。
“這一變化具有深遠意義。”陳憲解讀道,“亞洲創新城市群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總量的趕超,更是創新能力的質變。由此證明,通過構建高效的產業創新體系,完全可以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領先地位,甚至定義新的創新范式和產業范式。”
深圳的未來發展是《報告》重點關注議題之一。《報告》認為,深圳的快速發展源于其市場需求直接牽引技術攻關,形成了快速試錯、迭代升級的創新節奏。但《報告》也發現深圳在創新投入,尤其是基礎研究投入和高端創新平臺(如孵化器、加速器)數量上,與頂尖城市仍有差距。陳憲建議,深圳應圍繞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及創新生態建設和優化兩大核心,在強化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環節、提升高等教育與人才培養質量等基礎領域進行長期性戰略投入,補齊創新鏈短板,從而實現從應用創新高地向原始創新策源地的跨越。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