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報道萬綠湖,萬綠湖再次贏得我市文學藝術界人士的點贊
我和萬綠湖有個約會
央視報道萬綠湖,萬綠湖再次贏得我市文學藝術界人士的點贊
編前語
人世間最甜蜜的美好是愛戀,這種愛戀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也可以是人與大自然的。作為河源的文人墨客,他們的愛戀與鐘情,最多地寄于萬綠湖了。10月7日,央視兩次直播我們的華南最大湖泊——萬綠湖,“江山如此多嬌”,萬綠湖再一次得到了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的青睞,紛紛表示一定要宣傳推介好河源這張生態名片,保護好這方山水。
在采訪中,我們深深感到他們與萬綠湖的情是那樣深,他們的筆觸是那樣的細膩,愛這方山水,保護這方山水是我們的使命。
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發展理念,努力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我們河源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河源、現代河源,我們只爭朝夕。今天特刊發對作家、畫家的采訪,領略一下他們筆尖下的萬綠湖美景,何其有意義。
萬綠湖是我的“創作源泉”
鄒晉開(市作家協會主席)
鄒晉開系龍川鐵場人,早在1970年就知道河源有個萬綠湖,直到2000年轉入河源市區工作,整整三十年后才有幸一睹其如畫風光,為萬綠湖的“綠”所陶醉,更為河源人為保護“一湖好水”的巨大付出所震憾,截至目前他已創作幾十篇以萬綠湖為題材的佳作。他說,過去的萬綠湖是美麗的,每一滴水都凝聚著河源人的奉獻精神。如今的萬綠湖更美,今年國慶期間桃花水母重現萬綠湖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他深信,在省市以及各級部門重視之下,未來的萬綠湖會比現在更美。
這次,萬綠湖再次在央視露面,作為一名生活在萬綠湖畔的客家人,鄒晉開倍感自豪與興奮。作為市作家協會的“掌門人”,鄒晉開認為,宣傳萬綠湖,市作協義不容辭,作協會員要多關注萬綠湖,多寫寫萬綠湖,多宣傳萬綠湖,要讓萬綠湖名揚四海!
作家筆下的萬綠湖:
萬綠湖的水洗著月。月彎之時,彎得喜人。月圓之際,圓得可心。清輝滿山,光灑碧湖。人跟月走,月隨人意。鄉思寄明月,明月載鄉情。月人合一,人醉月醉。
萬綠湖的水透著美。此處水域壯美,素有“山中海洋”之稱。水質純美,是天然的純凈水。水性恬美,水闊而溫柔,靜默而博大。水色秀美,清瑩碧綠似翡翠。
萬綠湖的水盛著情。每一滴水,都凝聚著河源人民的奉獻精神,閃動著河源人民的環保意識,飽含著河源人民的一往情深。
(摘自鄒晉開《萬綠湖賞水》)
整合資源多種形式推介萬綠湖
田柏安(市美協副主席)
2010年,百米國畫長卷《春染萬綠湖》在第23屆世客會展出,頓時震驚畫壇,引起社會極大反響。畫作者田柏安說,萬綠湖的美是有目共睹的,無數文人墨客贊美萬綠湖,而作為一名畫家,自己想通過繪畫方式來全面展現萬綠湖,喚起人們對萬綠湖的熱愛。
田柏安筆下的萬綠山水。
對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的新時代河源目標和戰略定位,田柏安表示非常贊成。他說,萬綠湖是河源的驕傲,然而驕傲的背后是一份責任,保護好這方綠洲,才無愧于歷史,無愧于后人。萬綠湖是河源的無價之寶,為了保持潔凈水質,河源人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將來也希望繼續保持,并加大保護力度,讓萬綠湖成為永遠的綠色資源。
田柏安表示,對萬綠湖的宣傳推介,應該整合各方資源,改變當前“單兵作戰”的現狀,充分利用文藝界作品,創新運用多種形式、開發多種旅游產品,形成合力。
把宣傳萬綠湖作為一種責任
杜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山環水抱其意無窮,村舍錯落、漁舟怡然、山田陌路、草木繁茂,一派淳樸之境”,這是2013年,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源市源城區政協書畫院副院長杜海所作焦墨國畫長卷《河源山居圖》之景象,描繪了萬綠湖碧波浩瀚、群山環擁的美景。
杜海畫作《一湖雨色意蒼茫》。
作為書畫家,杜海認為河源山川靈秀、物態豐美、人文淳樸、空氣清新,常能帶給他創作靈感,而在河源山水中,景致天然的萬綠湖是其最愛,觀之“令人頓生蕩氣回腸思接千載之遐想”。河源人民對萬綠湖有著特殊的情感,杜海希望,萬綠湖能繼續保持自然韻味,并在此基礎上增添一些文化內蘊,成為讓游客流連忘返的富有客家風情與文化內涵的自然生態名勝。
杜海表示,河源書畫界人士要把宣傳萬綠湖當做自己的社會責任,盡量多地創作書畫作品,著力挖掘和體現地方特色,將萬綠湖打造成河源旅游、文化名片,助力河源發展綠色經濟。
人世間最好的水在萬綠湖
楊立謙(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
2006年8月之前,楊立謙曾多次去萬綠湖賞水訪綠,但沒有寫過任何文字留存,他的心里感到深深的愧疚。2006年8月下旬,在一次大型文學采風活動中,游船載著楊立謙和40多個文朋詩友在萬綠湖中緩緩前行,那一刻他文思泉涌。采風結束后,他靜心采寫了《人間瑤池萬綠湖》的散文,把文稿發到了《人民日報》,于2008年1月14日在《大地副刊》發出。為此,楊立謙真心感謝萬綠湖成就了他,讓他的名字永遠與萬綠湖連在一起。帶著感恩的心,他還采寫了報告文學《命脈》和散文《魅力萬綠湖》。近日正在采寫一篇散文《人間圣水萬綠湖》。
作家筆下的萬綠湖:
如果人間有仙境的話,也許就在這萬綠湖了,難得有緣陶醉于如此美妙的景色中!也許,只有萬綠湖的美,才是百花仙子的履足之地,更是南國一個難尋的峰巒疊秀,飛瀑揚波,松濤陣陣,浪遏飛舟的好去處。泛舟萬綠湖,在那一片汪洋似的湖光山色里,看夕陽紅霞滿天,那山、那樹、那云、那遼闊的萬頃碧波,霎那間的壯麗景象妙不可言!置身于此,心曠神怡,猶如身臨瑤池,魂牽蓬萊仙境,讓人忘卻塵世煩惱,真可謂:四時花草香筆墨,一色水天沁心脾。一泓碧水竟讓人有如此無窮的感悟,難怪著名劇作家葉楠曾驚嘆:此乃瑤池水,緣何在河源!
(摘自楊立謙《魅力萬綠湖》)
萬綠湖庫區移民家國情懷
古錦標(地方文化學者)
今年72歲的古錦標生在庫區,喝著庫區水長大,對萬綠湖情結很深,然直到2012年,他才寫了首篇《新豐江行》,后又寫了第二篇《夢回萬綠湖》。最近,古錦標完成了第三篇《萬綠湖,六十年的鳳凰涅槃——新豐江水庫移民60年與萬綠湖開發旅游紀實》,全文達1.3萬字。與前兩篇不一樣,他的第三篇更注重感情上的一種宣泄和挖掘。他說,這種感情,非歷經移民不可,體現的是庫區人的一種無私奉獻精神,一種愛國愛鄉的家國情懷。
古錦標說,市委七屆五次全會提出要把河源建設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排頭兵,這對萬綠湖進行深層次的保護很有指導意義,相信今后的萬綠湖會更美,更讓人迷戀。
作家筆下的萬綠湖:
一座水庫淹掉了年產70萬擔稻谷的“河源糧倉”,淹掉了十幾萬新豐江人世代生息的家園;以10萬的移民,成就了60、70年代廣東電力生產的半壁江山;成就了華南第一大湖的美麗;成就了五個“中國好水”之一萬綠湖水的天下名篇。新豐江水庫是20世紀50年代國家時代精神的豐碑;是新豐江人民舍小家為大家、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豐碑;是艱苦奮斗,自覺肩負環保大任的精神豐碑。60年的時光,見證了新豐江水庫到萬綠湖的華麗嬗變、鳳凰涅槃;成就了“綠山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不朽名篇。
(摘自古錦標《新豐江——萬綠湖60華誕獻詞》)
本報記者 張濤 楊容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