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期間河源舉行首次集體樹葬活動 21個家庭參加
本報訊 記者 譚興孚 清明節臨近,我市各地將迎來祭掃高峰,昨日,記者從市殯儀館了解到,清明期間,該館預計將有20 萬人次前往祭掃,提醒市民最好拼車前來或盡量錯峰拜祭。另外,今天市殯儀館還將舉行市區首次集體樹葬活動,市區21個家庭參加。
據了解,此次集體樹葬活動安排在源城區長樂公墓(市殯儀館對面),進行安葬的骨灰不留墳頭,不單獨立碑,骨灰埋入地下后,全部種上綠草。報名參加此次樹葬活動的市民李先生表示,“入土為安”這是多數人的觀念,生態葬也是將骨灰埋入地下,而且節約了土地,這種殯葬方式可以接受。而且,此次集體樹葬活動的骨灰盒也是采用可降解骨灰盒,讓逝者可以回歸自然,逝者名字不單獨立碑,而是集中刻在一塊大石碑上。源城區大力倡導節地生態安葬,將對參加此次活動的家庭進行補貼,每具骨灰盒補貼1200 元。
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提醒市民,預計今年清明期間,該館將有20 萬人次前來祭掃,因為祭祀習俗等原因,從上周開始,前來掃墓的市民逐漸增多。為了應對今年祭掃高峰,市殯儀館已提前做好準備,除了補充人力外,還完善祭奠場所的硬件設施,增加免費祭掃用具。而且,為了創造良好的祭掃環境,市殯儀館今年專門開辟無煙拜祭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提倡鮮花拜祭,文明祭掃。該負責人表示,往年清明期間,許多拜祭者忘記攜帶骨灰寄存證,既影響工作人員的效率也耽擱了市民的時間。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出示骨灰寄存證,5 分鐘左右就可辦完相關手續,如果沒有則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找到,提醒市民祭掃時記得帶上寄存證,以免耽誤拜祭時間。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高發季節。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雖然市區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