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訪河源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葉金鏡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這為河源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堅定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的信心和決心。11月26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以下稱“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葉金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工信局將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黨建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展和壯大實體經濟,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河源作出新的貢獻。

我市電子信息企業——景旺電子科技(龍川)公司生產車間
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位于河源國家高新區產業園的卓翼科技生產車間,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先進的生產工藝流程、嚴謹的品質管理體系讓人印象深刻。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卓翼科技生產的電子設備將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電子信息產業是我市深耕多年的優勢主導產業,卓翼科技是我市電子信息產業行業領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把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作為發展工業經濟重中之重,先后落戶了國家通訊終端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中興通訊、西可通信、中光電、景旺電子等上百家電子信息企業,形成了以手機和電子通信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我市還被省政府列為珠江東岸4個重點扶持發展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城市。
葉金鏡表示,市工信局將抓“產業提質”,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發展要求,市工信局將發展實體經濟,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堅持制造業當家,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培育若干個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百億級水經濟產業規模達100億元,百億級先進材料產業規模達100億元。提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2023年度新增市級研發機構10家以上、省級研發機構5家以上。
做大做強園區經濟 推動工業增量升級
在園區提質擴容上,市工信局將推動河源國家高新區跨江融合發展,加快形成與江東新區區域聯動、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各縣區、管委會產業園擴容增效,加快閑置土地、低效用地清理盤活,完成第二年度產業園區用地整治不低于4200畝,提高工業用地產出效益。謀劃建設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打造“基礎配套全、城產融合好、產業質量高、營商環境優、體制機制暢”的產業有序梯度轉移重點承接載體。
項目為王,匯聚產業鏈是河源經濟發展的根本支撐,也是實現主導產業集群的有效載體。葉金鏡介紹,市工信局將完善全市主要產業集群分布圖,指導各縣區、管委會加強主導產業鏈招商,推動形成梯度發展、合力分工、優勢互補的產業鏈。同時加強項目跟蹤服務,集中精力破解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強化要素資源統籌調配,為項目建設順利推進提供支撐。
服務提優 助力實體企業發展
廣東易賽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車載顯示面板的高新技術企業,是落戶我市的省“專精特新”企業,主要生產車載顯示面板,產品類型涵蓋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領域。今年以來,我市工信部門加大企業服務力度,落實相關政策讓企業發展走上“快車道”。今年上半年,全市“專精特新”企業進出口總值7億元,同比增長7.8%,占全市進出口總值的5.8%,而該公司進出口總值2.1億元,同比增長15%。未來,市工信局將抓服務提優,助力實體企業發展,包括落實“穩工業32條”“助企25條”等政策,優化民營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環境,幫助實體企業紓困解難。加大技改政策資金扶持,調動企業技改積極性,爭取2023年推動100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融合應用,到2023年底,累計推動超過320家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前十個月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92.6億元
今年以來,市工信局堅持不懈推動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大力培育“五大產業”,實施“產業興市”行動,著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1—10月,全市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92.6億元,同比增長4.0%,增速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位居全省各地級以上市第5位、粵東西北地市第1位。其中,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上企業7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438.32億元,同比增長6.6%;先進材料產業規上企業46家,實現產值41.8億元,同比增長3%;水經濟產業規上企業10家,實現產值42.1億元,同比增長10.9%,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增速6.9個百分點。
市工信局將推進工業項目投資,加強重大制造業項目服務,推動簽約項目加快轉化開工、在建項目加快進度,帶動面上項目加快建設。全市簽約轉開工項目63個,總投資172.2億元,其中今年計劃投資49.64億元;在建項目138個,總投資584.37億元,其中今年計劃投資119.52億元;竣工項目40個,總投資63.1億元,其中今年計劃投資12.28億元。今年1-10月,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66.1億元,其中簽約轉開工項目完成投資45.44億元、在建項目完成投資109.41億元、竣工項目完成投資11.24億元。
本報記者 吳奕鎮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