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級舞劇《詠春》河源首演獲贊譽 詮釋文藝使命講好灣區故事
本報訊 記者 張濤 前晚,由深圳歌劇舞劇院演繹、舞壇“雙子星”韓真與周莉亞聯合執導的現象級舞劇《詠春》河源站演出在市桃花水母大劇院完美呈現。該劇由深圳歌劇舞劇院首席舞者常宏基領銜主演,以“雙非遺融合”“雙線索敘事”的創新表達,將詠春拳的剛勁與香云紗的柔美、嶺南民俗的鮮活與中華武術的精神搬上舞臺,為現場觀眾獻上一場兼具視覺震撼與文化深度的藝術盛宴。此次活動由深圳對口幫扶協作河源指揮部、河源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主辦。

精彩的演出結束后,演員謝幕。記者 高雅 攝
帷幕一拉開,粵港澳大灣區“七十二家房客”的市井煙火氣撲面而來,嬉笑怒罵間盡顯嶺南生活百態;下半場畫風一轉,葉問與各派掌門的武學對決登場,硬橋硬馬的招式、行云流水的動作,將俠義江湖的豪情展現得淋漓盡致。兩個反差強烈的場景,串聯起一代宗師葉問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構成了舞劇“戲中戲”的雙故事線核心——戲內,葉問在香港開宗立派,堅守武學傳承;戲外,劇組成員為藝術追光,詮釋熱愛與執著。這種突破傳統舞劇框架的敘事方式,搭配電影化的光影手法,讓時空交錯的舞臺更具張力。
“舞劇《詠春》真的太好了,當之無愧‘精品’二字!”走出市桃花水母大劇院,戲劇迷劉丹仍難掩激動,話語里滿是贊嘆。這是她第二次觀看《詠春》,劇中螳螂拳、八卦掌、太極拳與詠春同臺比武的段落,讓她印象深刻,尤其是舞臺效果非常好,燈光、音樂、服裝完美配合,演員們的動作行云流水,看得人眼花繚亂。特別是那段群舞,氣勢磅礴,真是一場視覺享受,看得人熱血沸騰。帶著孩子來觀看演出的市民朱冰清說:“能在家門口看到這么高水平的演出很開心,票價也親民,實實在在讓我們老百姓享受到了福利,河源的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了。”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以舞為橋,讓嶺南文化走向世界。”這是主演常宏基對《詠春》持續“破圈”的答案。“我們在對待自己這樣的武學精神的同時,其實也是在釋放自己的民族魅力的過程。”在常宏基眼中,葉問并非高高在上的傳奇,而是“會為開武館奔波、會打破武學門戶之見”的普通人,這份理解也讓他多了一份文化使命感:“以前我只是喜歡跳舞,現在覺得要守護詠春文化,為大灣區文化傳播出力。”如今每次登上國際舞臺,他心中都會涌起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我們帶著東方武學精神和嶺南文化基因,在西方舞臺展現不一樣的藝術表達,這是傳承,更是責任。”
詮釋文藝使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舞劇《詠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成功嘗試。該劇以舞劇這一現代藝術形式,將中華非遺詠春拳、香云紗與舞蹈藝術完美融合,讓古老的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獲得了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一國家級殊榮,還創下了“票房口碑雙豐收、出圈出海譜新篇”的矚目佳績。截至目前,該劇已在海內外成功上演,足跡遍布北京、上海、香港、巴黎、倫敦、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城市,掀起了一股“詠春熱”。在我市演出后,12月16日至2026年1月4日,該劇還將在加拿大多倫多進行駐場演出20場。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今年9月10日是我國第41個教師節,主題是“以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譜寫教育強國建設華章”。

